深圳警方查处一起P2P诈骗案件,涉及深圳当地两家公司,这两家公司拥有同一个法定代表王某。本案的作案手法具体表现为:王某先放底下的投资咨询和担保公司到15个省设立分公司,以月息4%-5%对外借款,声称保证还本付息。
同时,他操作另一家公司开设p2p网贷平台,发布房产抵押借款项目,通过互联网公开宣传,以债权转让的形式,吸收社会不特定对象的资金,月息高达3.4%-5.8%。两家公司非法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、个人资金往来,业务员提成,归还前期投资人本金和利息。 深圳警方到杭州、瑞安等地调查王某人及其关联公司发布的抵押房产,发现都是假的。而且王某经营的P2P网贷平台只有一个公司账户,其余都是王某的私人账户。在被警方控制后,可谓“日进斗金“。经初步调查,王某筹集的资金都用于浙江的债务窟窿,经营网贷平台变成了为自己融资的工具。
一位p2p网贷公司的高管算了笔账,“P2P公司并不是免费服务,给投资者的收益是扣除中间手续费后的。“他透露,目前P2P行业表面上的手续费为2%-3%,实际上经常达到6%,”这么一加,借款方面承受每年更高的借款利息,现在做什么生意回报率能那么高?“ 国内大部门P2P公司惯用“拆标“的方式,将长期借贷分拆成一个个短期的投资产品,给出高收益以吸引投资者进入。不过这种错配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。每一次资金到期都意味着公司要偿还一批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,这个时候长期借贷的本金和利息肯定还没有到账,那么只能用自有资金垫付。但更多时候,P2P公司采用的是”借新偿旧“,用新进入投资者的钱还老投资者,周而复始。”一但吸引不了新投资者进入,这种模式就玩不下去了。提供高收益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这个。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如果公司资金实力不强,”拆标“就成为了”庞氏骗局“。
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,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,以高利率为诱饵,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、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引公众资金,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。这些网贷公司,多以“拆标“和”自融“的方式玩弄着一个金钱游戏,目前市面上P2P最便宜的平台低至3-5万元,上线后可以直接交易,对于有一定原始资本积累的人来说,从注册到筹办一家P2P借贷公司十分方便,这也是P2P盛行的主要原因。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百分之几十的收益率到头来或许是场”庞氏骗局“。资金短缺还需保持理性清醒,坚持通过合法渠道融资,通过合法手段解决资金困难,避免违法筹资。